首页 >> 行业动态 >>咖啡动态 >> 杭州学奶茶-学咖啡-星巴克咖啡致癌?赶紧给我两杯咖啡压压惊
详细内容

杭州学奶茶-学咖啡-星巴克咖啡致癌?赶紧给我两杯咖啡压压惊

听音频,更精彩

▲美国一法院裁决星巴克等公司的咖啡产品须贴癌症警告标签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里有关“星巴克咖啡致癌”的文章火了,文章说,因为美国洛杉矶高等法院的一纸裁定,全球最大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公司,最近正遭遇“史无前例”的公关危机。

美国洛杉矶高等法院法官29号的裁定说,星巴克和其他咖啡从业者在加州售卖的咖啡产品,必须要贴上致癌警告标签。

▲喝过星巴克咖啡的加州人,或将每年获赔2500美金

首先我们看一下美国洛杉矶高等法院法官29号裁决包括著名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内的大约90家咖啡零售商,由于没有能够提供确切的证据证明咖啡烘焙中产生的化学物质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这些零售商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所有咖啡馆必须给他们的产品贴上致癌警告标签。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本次裁决的文件显示,起诉这些咖啡公司的是一家不太知名的非盈利组织,这家组织自2010年就开始起诉咖啡零售商,声称在烘焙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丙烯酰胺具有致癌性,咖啡零售商必须按照1986年安全饮用水和有毒物质强制法案在产品包装上贴出警告,而被告的咖啡零售商除了星巴克,还包括绿山咖啡、斯味可、卡夫食品公司。目前这些公司均未对此事作出回应。全美咖啡协会的声明则表示,咖啡行业正在准备上诉,并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协会认为,致癌警告标签很有可能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因为美国政府的膳食指南里声称喝咖啡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这项裁决,被起诉的公司可以在4月10号之前向法院提出上诉,但是这起持续八年之久的诉讼仍未结束,下一阶段审理将围绕咖啡零售商应向消费者支付多少赔款,赔款的参考数字是自2002年起饮用用咖啡的加州消费者每年支付2500美元,考虑到加州有4000万人口,因此赔款一旦发生,很有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来源:央视财经)

▲咖啡在烘焙过程会产生丙烯酰胺

不仅要贴致癌警告标签,还可能遭遇天价赔偿!那么除了加州之外,星巴克咖啡也要贴致癌警告标签吗?昨天晚上,中国星巴克北京西城区某门店,一位张姓值班经理告诉中国之声,中国公司方面没有收到相关消息,咖啡在烘焙过程中确实会产生化学物质丙烯酰胺。    

    张姓值班经理表示,他个人看过新闻,是美国星巴克那边出的事儿,但在中国大陆这边还没接到有关相类似的通知。只要是咖啡豆,采摘完之后需要烘焙,烘焙是一种制作工艺,烘焙之后它就会产生那种致癌物质(丙烯酰胺)。但是并不是说喝咖啡就致癌,全世界很多人喝咖啡,美国人那边比中国人喝得还多。

▲丙烯酰胺广泛存在,致癌证据不明确

法院文件指出,总部在加州的“毒物教育和研究咨询委员会控告星巴克和其他咖啡公司,沒有警告消费者,他們贩卖的咖啡含有高含量的有毒致癌化学物质丙烯酰胺。也就是说,丙烯酰胺是导致星巴克被起诉的罪魁祸首。

其实,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CFIC) 副主任钟凯在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说,在我们的食物中,丙烯酰胺很常见,大可不必惊慌。

钟凯表示,因为它是属于很多食物在120度以上会产生丙烯酰胺。最常见的应该是薯片薯条,还有炸的油条油饼,焙烤类的食物,饼干,面包、蛋糕都会有,在家里炒菜也会有,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一个东西。所有需要经过高温烹调,高温处理的食物,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丙烯酰胺。跟食物食材本身营养成分的不同,可能会有变化,但都会产生,而且产生丙烯酰胺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美拉德反应的一个副产物。美拉德反应就是产生食物的香味,以及色泽的这个过程。所以要把丙烯酰胺全部都去掉的话,那也就意味着第一我们要去掉所有的油炸的,焙烤的,烧烤的食物,第二我们的食物肯定都没有这么香了。

去年10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公布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其中丙烯酰胺属二类致癌物,二类致癌物是指:导致人类癌症的证据不明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说:丙烯酰胺,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

朱毅表示,不是说某一种食物里面含有某种可能的致癌物,就把这个食物看作为致癌食物。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对它进行一个风险评估,就是在收益和风险之间来找到一个平衡点。关于这个丙烯酰胺呢,国际世卫组织下的国际癌症机构呢是把它定为2A类致癌物。所谓2A类致癌物呢就是说,它对动物的致癌是板上钉钉了,但是他对人类的致癌呢没有确凿的证据,需要进一步研究。不过由于丙烯酰胺在我么食品当中的含量,通常都很低,一般每千克食品中,仅仅有几十到几百微克的丙烯酰胺。就这么小的剂量,不是说就没有风险,只是说风险肯定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也认为,丙烯酰胺对人的致癌性不明确。

钟凯表示,丙烯酰胺本身对动物是有致癌性的,但是对人的致癌性是不明确的。没有一个计量关系,不存在多少才致癌,少了不致癌。一个定性的,他不是定量的。但首先,丙烯酰胺并不是一个人类的致癌物。在动物研究里面,动物致癌做实验的用量相当的大,相当于人体膳食摄入量的一千倍到一万倍,也就是说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量,才在动物身上能看到致癌性。

▲一杯咖啡含丙烯酰胺几微克,炒菜里有几百微克。

丙烯酰胺是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并不是人为添加的,而且没有证据证明它对人类有致癌性,当然它依然存在致癌的风险或者嫌疑。致癌物被分为四大类,

例如,吸烟、建筑装修材料使用的甲醛等,被列为一类致癌物。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会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咖啡归为三类致癌物,只不过,这种担忧不宜被放大。对于加州法院裁决星巴克等咖啡贴上警告标签,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认为并不合适。

钟凯表示,这样做标注他认为并不合适,因为如果要这样标的话,所有的中餐馆都应该标上,所提供的菜肴里可能含有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这是很明确的。在中国人的膳食结构里面,大概有50%的丙烯酰胺,是来自于在家里吃的炒菜。咖啡的这个丙烯酰胺的含量是非常低的,大概是在每公斤5微克到10微克,而我们吃到的很多炒菜里面,是每公斤200(微克)甚至更高,也就是咖啡本身丙烯酰胺的含量是非常低的。

▲与其担心咖啡里的丙烯酰胺,不如改善饮食方式

如果您还不踏实,我们也给您算了一下,一杯星巴克咖啡的丙烯酰胺含量。众所周知,我们日常在星巴克点的多数饮料,都是浓缩咖啡加糖加奶加水制作而成的,业内把一个浓缩咖啡叫做1shot,也就是30毫升。星巴克员工袁先生告诉我们,星巴克所有咖啡饮料中,美式咖啡需要的浓缩咖啡是最多的,根据杯型的不同所需要的shot个数也不同。

袁先生表示,需要的浓缩咖啡都一样,美式(咖啡)需要的最多,美式是2、3、4个shot按杯型加,而其他的一些咖啡饮料即便最大杯也是2个shot,都是加糖浆调的一些味道出来的。

一杯超大杯(VENTI)星巴克美式咖啡约600毫升,其中包括120毫升的浓缩咖啡,咖啡的密度略大于水,按照每公斤咖啡约5微克到10微克丙烯酰胺计算,一杯超大杯(VENTI)星巴克美式咖啡的丙烯酰胺含量也只有几微克。

对于喜欢喝咖啡的人来说,现在有一些新的方式能够减少丙烯酰胺的生成量,比如说可以通过真空去焙炒它,但是减少了这些丙烯酰胺,咖啡的风味口感都会改变,对于咖啡爱好者来说,就不会那么香了。

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会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咖啡归为分类下降的三类致癌物分类下降的三类致癌物。根据一份世界上十多个国家丙烯酰胺摄入量的评析结果显示,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炸土豆条这是名列第一的,炸土豆片是第二,然后咖啡是第三,饼干第四,面包第五,其余的小于10%,但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西方不同,所以我们丙烯酰胺的摄入量是主要来自于炒菜,来自于爆炒这种烹饪方式。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建议,与其担心咖啡里面的丙烯酰胺呢,还不如去调整我们的饮食方式:少吃煎烤油炸物,多吃经过蒸煮的蔬菜和新鲜的水果,“这样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担心丙烯酰胺摄入会对我们身体造成的伤痛”。

记者:江晓晨、贡婉莹、苑竞玮(见习)、陈卓然(实习)

编辑:江晓晨  

新媒体编辑:周文超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以上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面向全国招生
更多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哈尔滨 长春 沈阳 大连 鞍山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济南 青岛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南通 合肥 杭州 宁波 绍兴 义乌 温州 南昌 福州 厦门 泉州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广州 深圳 东莞 海口 昆明 贵阳 成都 西安 兰州 更多>>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571-86923891
13484040243
13588702584
- 客服
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