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的咖啡味道差异极小
咖啡的历史就是品种改良的历史,近几年已经从致力于防范病虫害转变成罗布斯塔杂交(混种)。混种的主要目的就是培育高品质的品种。但是,随着精品咖啡的出现,品种改良的目的也随之改变了。人们有原本注重“产量”转变成注重“美味”。尤其是精品咖啡,大家都知道精品咖啡豆的评定对象就是“突出的味道”、香气“印象度”以及“独特性”,因此,品种改良必然转变成追求“美味”。
但是咖啡的品种并不能完全决定是否美味。以葡萄酒为例,“风土”和“葡萄品种”共同决定葡萄酒的特色。但是,咖啡不仅受特殊气候、风土的影响,精制法、烘焙度等诸多条件都会给咖啡香味产生重大的影响。品种影响只占这些条件的一小部分。
还是以葡萄酒为例,波尔多的内卡内苏维浓与布根地的夏多纳葡萄是具有代表性的高级品种,无论是哪个国家或者地区生长,只要制成葡萄酒,内卡内苏维浓就会释放出特有的香味,这种品种的特性非常强。英国葡萄酒专家休?约翰(Hugh Johnson)曾经说过:“想学习葡萄酒,必须先学习葡萄品种开始。”
那么,咖啡品种的情况又是什么样呢?我相信只喝一口就能说出“这是蒂比卡咖啡”“这是波旁咖啡”的人应该很少吧。后面将会介绍的艺伎咖啡特性比较鲜明,不过那也是仅限于通过一定程度的烘焙才能凸显出来。阿拉比卡咖啡中,长期受人喜爱的优质品种蒂比卡最缺乏个性。使用100%蒂比卡咖啡豆煮出来的咖啡清新爽口,但是味道过于平淡,反而不受人喜爱。
我的挚友——人气网站“百咖苑”的站长、熟悉咖啡味觉生理学的滋贺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旦部幸博先生,他对于为什么咖啡品种不像葡萄酒品种那样个性鲜明是这样解释的:“埃塞俄比亚野生品种咖啡事实上有很多品种,其中一少部分属于也门品种,一部分属于蒂比卡或波旁品种。这些品种后来发生突变或是经过人工混杂,逐渐遍及世界各地。因此,这些品种彼此差异不大,每个品种都拥有相同的味道和风味。可能只有艺伎品种是个例外。”
若是追溯每一个咖啡品种的祖先,大致上都是蒂比卡或波旁(两大原始品种),因此,咖啡品种之间没有太大的特性差异。之所以说“艺伎品种是个例外”,是因为艺伎品种属于埃塞俄比亚野生品种之一,而且没有其他地方种植,保持着野生品种的特性直接传到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在此蛰伏了50年,才得以到巴拿马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 ◆ ◆ ◆ ◆
后谷Coffee∣惬意时光 · 欢乐分享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网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连载内容均来自田口护著,唐晓艳译,河北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品咖啡大全》。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网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